孙氏正骨-简介
中医中药治疗骨伤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,正骨按摩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,是长期医疗实践中经验的总结,具有丰富的独特性、重要性。
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孙氏正骨以其独特的正骨“螺旋手法”、“气功点穴按摩”及“针刺放血”与历代祖传的“活血散”、“接骨丹”、“消痺丹”、“祛瘀膏”等在百年的传承历史中不仅为患者解除病痛,不落伤残,也成为现今治疗骨伤病的利器,它凝聚着我国中医中药文化发展的历史,也是传统中医药中的瑰宝。孙氏正骨在山海关(临榆县)已流传4代,历百年之久,足以说明他的强大生命力。
第一代创始人,孙国霖先生,生于公元1884年(清朝同治十年)卒于公元1980年,享年96岁。11岁拜临榆县“四海堂”毛四先生为师,学习中医正骨10年,于公元1928年(民国17年)经县警察厅考试合格由临榆县政府批准,开始挂牌行医,并传授次子孙绍鸿医术,为山海关及周边地区骨伤患者治疗。医德医术得到百姓赞誉,当时在临榆县一提接骨老孙头无人不晓。解放后于1956年加入山海关联合门诊部行医授徒高羽丹、刘景泰,并授艺其孙孙正文,后受邀成立山海关区人民医院中医骨科,并一直在区医院骨科工作,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孙氏正骨手法和伤科方药,为中医正骨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。1958年在河北省名老中医交流会上展现了孙氏正骨高超的技艺,当场治好了多年的陈旧性骨病患者,得到了大会专家的一致好评惊叹。
第二代传承人:孙绍鸿先生,孙国霖先生次子,生于1921年,7岁跟随其父学习中医骨伤,为秦皇岛市著名的中医正骨专家、武术家,后被聘为赤脚医生,为广大人民群众解除病痛,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正骨术及伤科方药,并精通中医内科,还把武术功法的点穴融入到正骨按摩中去,为孙氏正骨增添了新的内容,并对祖传方剂进行了改革,适应了新的时代要求。1984年退休后在市卫生局考取行医证,开设中医骨科诊所,传承发扬了孙氏正骨,在山海关及周边市县享有盛誉,于1991年病逝时年70岁。
第三代传承人,孙景文先生,孙绍鸿三子,生于1955年,孙氏正骨代表性传承人 。从小随祖父,父亲开设诊所,12岁开始随父亲学医习武,不但继承了家学,并阅读学习了大量的中医古典名著,汲取各家之长,增加了自己的骨科理论知识,并与时俱进的进修了X光片、CT片、磁共振片等影像学技术,用科学和传统相结合的方法,诊断治疗各种伤科骨疾病,并对目前患病较多,问题突出的退行性骨病如颈椎病、腰椎病、肩周炎、膝关节炎等疾病由传统单一中药治疗,发展成一整套的科学检查方法和独特的治疗方法,采取急则治标,缓则治本,标本兼治的原则,发展了孙氏正骨的独特用药,达到了专病专药的治疗。正骨手法除接骨八法又增加了螺旋法、牵引法、颈腰椎斜扳法。按摩手法为:按揉法、拿法、推法、点穴法、指敲法。拳锤法六法,继承发扬了孙氏正骨学,将孙氏正骨的理论、祖传中药、按摩手法、正骨手法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。用孙氏正骨独特的医术,治疗治愈各种新伤类及退行性骨病病人数万人次,赢得了患者的称赞,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患者群体,并将“孙氏正骨”成功申报为秦皇岛市唯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项目,本人被授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“孙氏正骨”代表性传承人,使孙氏正骨进入了鼎盛时期。
第三代传人,已故孙正文先生,原山海关区人民医院中医骨科副主任医师。孙绍鸿长子,对孙氏正骨的理论发展付出了贡献。1978年他撰写的论文“孙氏正骨法”在医学会议上交流。1987年“肩症中医治疗”载入论文汇编。1997年“中医正骨手法发展”被选为中国骨创伤第三次研讨会上发言,从此奠定了孙氏正骨在学术界的位置。
第四代传人,孙鸿安,孙景文之子,生于1981年,骨外科研究生,现秦皇岛市第一人民医院主治医师,从小随父学习继承孙氏正骨并得到真传,参与主编《临床骨科学》一部,其“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作用的研究”获得秦皇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,冰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,为第四代领军人物。
第四代传人,孙鸿成,孙正文之子,生于1972年,从小随父学习继承孙氏正骨并得到真传。
现孙氏正骨以历经百年之久,传承四代,在和谐盛世的今天将会更造福人民,给骨病患者带来安康